在世预赛亚洲区18强赛的第八轮比赛中,中国国家足球队在主场以0-2的比分遗憾败给了澳大利亚队,这一失利不仅使他们在两轮之内就被淘汰出局,而且提前失去了直通世界杯的机会。相较之下,澳大利亚队则早已稳坐附加赛的资格,且小组前二的竞争是他们坚定不移的追求。
同时,传来了另一个令人惋惜的消息。提前三轮便已锁定出线权的日本队,在主场与沙特队的比赛中表现异常。他们虽然控球率高达78%,完成了12次射门,但遗憾的是仅有2次射正目标。他们甚至有9个角球的机会和2次绝佳的进球良机,但最终比分却定格在了0-0。这样的表现与他们在客场以2-0轻松战胜沙特时的强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沙特队在这场比赛中仅有一次射门尝试,显然他们的战略是选择放弃进攻。而日本队也极为“配合”,两队默契地打成平局。这样的“做局”行为在世预赛的历史上并不罕见。
回顾过去的世预赛历程,日本队在提前出线后,往往在后续的比赛中表现出放水的态势。这不仅是在对阵沙特队的比赛中,在上一届世预赛中,他们甚至在与越南队的比赛中以1-1的比分被逼平。这样的行为对于正在努力争夺小组第二的澳大利亚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澳大利亚队将迎战日本队,如果失利,他们可能会被沙特队追平积分,形势将变得极为严峻。
而对于中国队来说,日本队的这种放水行为也给他们的出线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最后一轮比赛中,如果日本队送给印尼队三分,即使中国队最终拿到12分,也极有可能会被淘汰出局。这种为了自身利益或者其他因素而采取的放水行为,在足球比赛中并不鲜见,但往往会引起广泛的争议和批评。毕竟,足球比赛的魅力就在于其竞争的激烈和不确定性,任何形式的“做局”都可能会破坏这种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