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泰山队与梅州客家的激烈对抗中,崔康熙的战术布置与用人选择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当球队在上半场以0-3落后时,尽管最终成功逆袭,但比赛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仍需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崔康熙对彭欣力和毕津浩的过度使用成为了焦点。彭欣力尽管拥有丰富的经验,但在比赛中似乎未能展现出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在球队需要快速推进和组织进攻的关键时刻,他的表现显得有些迟缓,未能为球队带来足够的活力。而毕津浩作为中后卫,被再次安排在中锋位置,并未有亮眼的表现,与泽卡的差距明显。这种过度依赖老将的策略,不仅限制了年轻球员的成长机会,也使得球队在比赛中显得缺乏变化和活力。
其次,崔康熙在这场比赛中似乎有些轻敌。面对梅州客家这样的对手,他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发阵容的选择也让人感到意外。特别是让卢永涛担任单后腰的决定,在比赛中暴露出了明显的漏洞。卢永涛虽然具备一定进攻能力,但在防守端的经验和能力明显不足,无法应对梅州客家的快速反击。这一轻敌的战术安排,直接导致了球队在上半场的被动局面,卢永涛也因此受到了众多指责,这对他的成长极为不利。
再者,球队的阵型安排也存在问题。崔康熙选择的双前锋阵型,虽然在进攻端投入了较多兵力,但却忽视了中场控制力的重要性。中场球员数量不足,使得球队在防守时难以形成有效的屏障。梅州客家的进攻球员能够轻松通过中场,直接威胁泰山队的球门。这种失衡的阵型安排不仅削弱了球队的防守能力,也影响了进攻的效率。
另外,首发球员年龄过大的问题也在这场比赛中凸显出来。多名球员年龄超过30岁,导致比赛后半段体力下降明显。老将们在高强度比赛中的体能难以支撑全场对抗,这也间接导致了防守时的失误增多。年轻球员的缺失使得球队在面对快速反击时缺乏速度和灵活性。
崔康熙的战术风格和用人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球队的年轻化进程。他更倾向于使用经验丰富的老将,而对年轻球员的培养和使用相对保守。这种策略虽然短期内能保证球队的稳定性和经验优势,但不利于球队的未来发展。年轻球员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比赛机会和教练的信任。
尽管山东泰山队最终实现了惊天逆转,但比赛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仍需引起重视。崔康熙需要在未来的比赛中更加重视对手,合理安排阵型和人员,给予年轻球员更多的机会。只有这样,球队才能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实现年轻化目标,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